东莞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是围绕 “生态协调、功能实用、美学呈现” 三大核心,对园林空间(如公园、小区、庭院)进行植物配置、硬质景观(铺装、水景)、设施布局的系统性规划,最终打造兼具生态价值、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户外环境。

今天主要与大家聊一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核心元素与设计要点是什么?
1. 植物配置设计
搭配原则:遵循 “乔灌草结合” 的复层种植结构,提升生态效益与观赏性。例如,上层选高大乔木(如悬铃木、栾树)提供遮荫,中层选花灌木(如樱花、紫薇)增加色彩,下层选地被植物(如麦冬、鸢尾)覆盖裸露土地。
特殊需求:
降噪绿化:临近道路一侧种植 “乔木 + 灌木 + 绿篱” 的多层绿化带(宽度≥5m),如国槐 + 紫叶李 + 冬青绿篱,利用植物枝叶阻挡噪音。
儿童活动区植物:避免选用带刺(如玫瑰、月季)、有毒(如夹竹桃、构树)、易落果(如银杏)的植物,先选无刺灌木(如冬青)、低矮地被(如草坪)。
2. 硬质景观设计
铺装设计:根据区域功能选择材质,如主广场选花岗岩(耐用、易清洁),休闲步道选透水砖(透水性好,缓解城市内涝),儿童区选 EPDM 塑胶(防滑、缓冲,保护儿童安全);铺装图案需与整体风格协调(中式选仿古砖、回纹图案,现代选几何线条、纯色铺装)。
水景设计:小型水景(如小区景观池)先选浅水区(深度≤0.6m,避免安全隐患),搭配喷泉、叠水提升观赏性,同时需设计水循环系统(过滤、消毒,避免水体发臭);大型水景(如公园人工湖)需考虑生态净化(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吸附污染物)。
设施设计:休息座椅间距≤50m,确保随处可休息,材质选防腐木或金属(耐用);照明设施需分层次,主路用高杆路灯(照亮整体),景观节点用庭院灯(营造氛围),步道两侧用草坪灯(引导动线)。
3. 地形与微景观设计
地形处理:场地坡度较小时,可堆筑微地形(高度 0.5-1.5m),搭配植物打造高低错落的景观层次;坡度较大时(>25°),需设置护坡(如石砌护坡、植草砖护坡),防止水土流失。
微景观打造:利用边角空间(如墙角、树下)设计小型景观,如中式庭院的 “枯山水”(碎石 + 置石 + 苔藓),现代园林的 “花境”(多种宿根花卉搭配,如鸢尾、萱草、金鸡菊),提升空间利用率与观赏性。